黑龍江省考行測言語理解題:如何巧妙破譯概括歸納主旨題的密碼
對于概括歸納主旨題,首先需要分析文段,分析句間關系,概括文段主旨。對于從同一方面介紹不同事物的文段,應提煉不同事物的共性,從而準確概括文段的主旨。然后再分析選項,選擇能準確概括主旨的選項。
下面結合一道經(jīng)典例題,一起來概括一下從同一方面介紹不同事物的文段主旨吧。
【例】南京在歷史上的名字變化或褒或貶,根本源頭在于統(tǒng)治者的好惡。不唯南京,同樣原因也引發(fā)了其他地名的變遷,宋廷平定方臘起義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藝術修養(yǎng)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臘的兩個活動區(qū)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的本意“捆綁束縛”;睦州則被改成嚴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為避國號諱,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成寧波,已是很“友好”了。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A.地名變遷背后的政治因素
B.歷史事件對地名的影響
C.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D.統(tǒng)治者對某些地域的好惡
【中公答案】A。
【中公解析】對于這道概括歸納主旨題,首先需要分析文段,分析句間關系,概括文段主旨。文段第一句論述了南京的地名變遷源于統(tǒng)治者的好惡。第二句論述了歙州和睦州的地名變遷源于統(tǒng)治者的目的。第三句論述了明州的地名變遷源于統(tǒng)治者的目的。統(tǒng)治者的目的是這些地方的地名變遷的原因。通過分析,可以判斷這個文段是從同一方面介紹不同事物,應提煉不同事物的共性,也就是地名變遷背后都有著統(tǒng)治者的目的。然后再分析選項,選擇能準確概括主旨的選項。A項是對不同事物的共性的同義轉述,契合主旨。B、C、D三項均脫離了“地名變遷”的原因這一話題,不契合主旨,排除。故本題選A。
對于從同一方面介紹不同事物的文段,應提煉不同事物的共性,從而準確概括文段的主旨。為了更深入地掌握解題方法,希望各位考生能多加練習相關題目,解題效率,巧妙破譯文段主旨的密碼。
原標題:行測言語理解題:如何巧妙破譯概括歸納主旨題的密碼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年下半年四川遂寧市市直機關遴選(考調)公務員和2025年度選調公務員50人公告
- 2025安徽阜陽市公安機關急需緊缺專業(yè)公務員專項招錄遞補資格復審通知(一)
- 2025安徽馬鞍山市公安機關急需緊缺專業(yè)公務員專項招錄部分職位遞補資格復審有關事項公告
- 2025安徽馬鞍山市市直機關遴選公務員各職位資格復審情況及面試人選公告
- 2025廣東河源市東源縣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第五批)
- 2025安徽省公安機關急需緊缺專業(yè)公務員專項招錄蕪湖市職位資格復審等工作安排通知
- 2025遼寧撫順市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告(第四批)
- 2025陜西省從村(社區(qū))干部中考試錄用鄉(xiāng)鎮(zhèn)(街道)機關公務員200人公告
- 2025甘肅張掖市肅南縣機關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崗位技術等級考核擬合格人員公示
- 2025安徽馬鞍山市公安機關急需緊缺專業(yè)公務員專項招錄部分職位遞補資格復審有關事項公告

